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集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,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到“最后一公里”,七处小回沟选煤厂坚持把班前会作为安全管理的“第一道关口”和“前沿阵地”,通过系统化、标准化、常态化的班前会流程管理,全面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,确保选煤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。
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。为从源头上消除这一隐患,该厂将班前人员状态确认作为班前会的首要环节,坚决把好上岗作业第一关。
各班组长在班前会前,通过“望、闻、听、切”等多种方式,对当班所有职工的精神状态进行细致排查,熟悉掌握当班人员精神状态。对于排查中发现的精神状态不佳、情绪不稳定、有明显疲劳迹象或存在思想包袱的“不放心人”,班组长会立即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,了解具体原因。若情况较为严重,可能影响作业安全,则果断采取调换班次、安排休息或暂停其当日高风险作业等措施,绝不允许任何职工带“病”上岗、带情绪作业。同时建立相关台账,进行后续关怀与跟踪。
同时,该厂将班前酒精检测列为强制性规定和常态化措施。每日班前会,使用专业酒精检测仪对全员进行检测,杜绝酒后上岗行为。对检测结果异常者,立即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,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,让其深刻认识到酒后作业的极端危险性,确保每一位上岗职工都保持清醒头脑。
该厂充分利用班前会短、平、快的特点,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,让安全警钟长鸣于每一位职工心中。
案例学习,入脑入心。定期组织职工学习行业内外,特别是选煤系统内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。学习内容不仅包括事故经过,更着重深入剖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、间接原因以及深层次的管理原因、技术原因和人的因素。
深度剖析,引以为戒。在学习教育中,引导职工摒弃“看客”心态,设身处地进行反思。鼓励职工结合自身岗位实际,围绕“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没有”“类似的隐患我们身边是否存在”“我应该如何避免此类事故”等问题展开讨论,谈想法、提举措、讲建议。
联系实际,注重实效。通过这种贴近实际、触动内心的警示教育和互动讨论,使职工深刻认识到违规操作的巨大危害和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,从而从思想根源上增强自我约束力,自觉抵制“三违”行为,实现从“要我安全”到“我要安全”的初步转变,让安全教育真正取得实效。
安全知识和技能是保障安全的基础。该厂将班前会打造成安全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,系统性提升职工的安全素养。
系统学习,突出重点。在班前会上,组织职工系统学习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、作业标准、风险辨识要点、应急处置措施等应知应会内容。针对选煤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机械设备操作、电气安全、煤尘防治、高空作业、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环节,进行反复强调和讲解。
“每日一题”,积少成多。常态化开展“每日一题”安全知识问答活动。题目内容紧密结合当日生产任务、岗位风险及季节性安全特点,短小精悍、针对性强。通过每日一题、每人一答的形式,将安全理念、知识要点精准灌输到每一名职工心中,日积月累,巩固记忆。同时,班组长对每日的学习、问答情况进行详细记录,确保全员参与,对掌握不佳的职工进行课后辅导,严格把控学习质量,切实筑牢安全生产的理论和知识根基。
该厂将安全宣誓作为班前会的固定收官环节,以此激发职工的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,这也是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的长效举措和班前会的必备流程。
每班作业前,由班组长带领全体班组成员,列队整齐,举起右拳,进行庄严的安全宣誓。誓词内容紧扣安全生产责任、承诺遵守规章制度、表达确保安全生产的决心。通过这种具有仪式感的集体承诺,反复强化安全宣传引导,使职工在铿锵有力的誓言中重温安全责任、明晰安全风险、警示自身行为。久而久之,使遵守安全规程、履行安全职责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自觉行动和内在需求,将安全意识深刻内化为“行动自觉”,实现从“我要安全”到“我会安全、我能安全”。
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紧密衔接、层层递进的班前会管理模式,小回沟选煤厂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岗前安全准备体系。未来,该厂将继续深化班前会安全管理内涵,不断创新形式、丰富内容,确保班前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坚强前哨,为选煤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。(宋玉龙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