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里裹着清冽的桂子余韵,漫山草木褪去葱茏,晕开深浅不一的赭黄与丹红,正是重阳。踩着铺满松针的小径向上,脚下沙沙作响,像是时光轻叩岁月的门扉。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层林尽染的画卷在视野里徐徐铺展,偶有不知名的野果坠落在草丛,发出细碎的声响,惊起几只雀鸟翩然掠过天际。
石阶旁的野菊开得正盛,细碎的花瓣缀着晶莹的露华,黄得纯粹,白得清冽,风过处,暗香浮动,沁人心脾。想起幼时,外婆总爱在重阳这天,将采来的野菊晒干,装进缝制的布袋里,挂在床头驱虫,或是用来泡茶。那茶汤带着淡淡的苦涩,咽下去却有回甘,外婆说,重阳饮菊,能祛灾祈福。如今外婆已不在,唯有这漫山菊香,依旧如旧时般熟悉,萦绕鼻尖,勾起心底最柔软的思念。
行至山腰,一处开阔的平台上,几位老者正围坐闲谈。他们鬓发染霜,眼角刻着岁月的痕迹,手中握着拐杖,面前摆着简单的茶点与重阳糕。重阳糕层层叠叠,撒着金黄的桂花与雪白的糖霜,氤氲着糯米的香甜。一位老者正慢悠悠地切着糕,动作从容,仿佛在切割一段温润的时光。“今年的菊花开得比往年旺啊”。“可不是,登高望远,心里也亮堂”。他们的话语平淡,却透着历经世事的安然,像是山间的清泉,缓缓流淌,涤荡着人心的浮躁。
我寻了块青石坐下,望着远处的村落。白墙黛瓦隐在斑斓的树影中,袅袅炊烟在暮色里轻轻飘散,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。想起古人重阳登高,既是为了避灾祈福,也是为了舒展心怀。尘世喧嚣,我们总在奔波忙碌中迷失方向,唯有此刻,站在山间,望着天地辽阔,才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,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。风穿过树林,带来远方的讯息,那些未曾言说的心事,那些埋在心底的期盼,都在这重阳的山野间,找到了栖息的角落。
不远处,几个孩童正追逐嬉戏,手中拿着用纸折成的纸鸢。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,划破了山林的静谧,也唤醒了沉睡的童趣。曾几何时,我也如他们一般,在重阳这天,缠着长辈折纸鸢,然后拉着线,在田野间奔跑,看着纸鸢越飞越高,仿佛将所有的梦想都送上了云端。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如今的我,早已褪去了儿时的青涩,却依然怀念那些简单纯粹的时光。或许,成长就是在不断失去与得到中前行,而重阳,便是这样一个契机,让我们在回望过往中,汲取前行的力量。
夕阳西下,余晖为山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。山间的菊花愈发娇艳,暗香浮动,沁人心脾。我起身下山,脚步从容,心中满是安宁。重阳佳节,没有喧嚣的庆典,没有奢华的宴席,唯有漫山的菊香,淡淡的思念,以及内心的平和与安然。
其实,重阳的意义,早已超越了节日本身。它是一种情怀,是对长辈的思念与祝福,是对时光的敬畏与感恩,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期许。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我们登高望远,赏菊品糕,不仅是在传承千年的习俗,更是在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。
下山的路,依旧铺满松针,菊香萦绕不散。我知道,这个重阳,将成为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笔,如同山间的菊香,历久弥新,温暖着往后的每一个日子。(刘泽辉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