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风卷着尘粒撞在玻璃窗上时,不知不觉,立冬已至。
作为刚入职一个月的工作人员,这是我在平朔运维项目部度过的第一个冬。清晨去食堂的路上,空气里飘起陈醋的酸香,师傅正将滚沸的羊汤舀进碗中,再撒上翠绿的葱花,蒸笼里各种杂粮制品也纷纷登场,白雾裹着肉香散开。这是黄土高原人民的老规矩,一碗热汤下肚,才能抵得住这凛冽的季节。
办公楼下的公告栏前,几位师傅正互相抻着新领的冬装外套。藏蓝色的工装裹着厚实的棉絮,胸口绣着企业logo标识。想起昨天收到的冬装,指尖抚过袖口的缝线,渐渐生出一种踏实的归属感。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件工作冬装,不像学生时代的羽绒服那样花哨,却带着煤炭能源建设领域特有的厚重,仿佛能将整个冬天的寒风都挡在外面。
厂房的轰鸣声比往日更显沉闷,透过门窗能看到工人们戴着加厚的劳保手套,或与器械一起辛勤地工作,或穿着防砸鞋步履匆匆地在机械臂间穿梭。宿舍楼与厂房隔着三公里乡镇路,厂区的路灯在黑暗里投下暖黄光晕,照的人心里暖暖的,夜晚,这里没有城市的万家灯火,但总有一盏灯为你而留。
回宿舍的路上坐着一天三班的大巴车,土壤的气息掠过车窗时,我会想起刚来这里时的忐忑,担心慢节奏的工厂生活会让生活失去诗意。可日子久了才发现,那些从烟囱里升起的白烟,最终会化作远方城市的灯火,化作千家万户厨房里跳动的火苗。
想来前几天整理宿舍用品时,我正犯愁缺了脸盆和碗筷,同事就拎着袋子过来了。里面装着一套锃亮的不锈钢碗筷勺子和两个崭新的脸盆,其中一个是淡淡的粉色。他们笑着说是专门找的这个颜色,想着女娃娃会喜欢,还特意问我好不好看。捧着这些生活用品,心里顿生暖意,这座工厂里的每个人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温暖。技术员保障生产,安全员护航平安,后勤服务人员维护运转,文职人员整理的每份文件,传达的每条通知,都是这庞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齿轮。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,做着不同的工作,却有着相同的目标,期待着更安全的生产环境,更安稳的生活和更光明的明天。
今天立冬,太阳却格外温柔,金色的光线照旧穿过厂房的钢架,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,想起苏联时期爱情歌曲中的歌词——车窗的灯火辉煌,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。我站在宿舍的走廊中,看着下班的人们互相招呼着走向食堂,有人肩上搭着工装外套,有人还没来得及摘去安全帽。北风依旧寒冷,可空气里却飘着似乎带有温度的饭菜的香气,飘着人们的谈笑声,飘着对来年春天的无限期望。
四季更迭总是匆忙,仿佛昨天还在收拾秋收的喜悦,今天就已迈入岁末的寒冬。但在这座或者说每座工厂里,冬天从来不是沉寂的季节。那些在寒风中坚守的身影,那些传递温暖的双手,那些对未来的憧憬,都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,炙热又明亮。我知道,当春风再次吹过朔州的原野,这里又会迎来新的生机,而我们此刻付出的每一份努力,都在为那个春天积蓄力量。(冯希瑶 文)